它主要有神龕式、高浮雕、淺浮雕、線刻、鏤空式等幾種形式。
1、我國古代的石窟雕塑可歸結為神龕式雕塑,根據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寫實性、裝飾性和抽象性;
2、薄浮雕以線為主,以面為輔,線面結合。深2~5毫米。薄而有立體感,以疏襯密,刀法洗練;
3、陰雕通常在箱、櫥、床、柜的板面雕刻。不用畫稿,以刀代筆,意在筆先,以明快的刀法雕刻陰紋圖案;
3、高浮雕是指壓縮小,起伏大,接近圓雕,甚至半圓雕的一種形式,這種浮雕明暗對比強烈,視覺效果突出;
4、淺浮雕壓縮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種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體量感和起伏感;
5、線刻是繪畫與雕塑的結合,它靠光影產生,以光代筆,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
6、鏤空雕是把所謂的浮雕的底板去掉,從而產生一種變化多端的負空間,并使負空間與正空間的輪廓線有一種相互轉換的節奏。這種手法過去常用于門窗欄桿家具上,有的可供兩面觀賞。
7、原始社會解體以后,浮雕藝術逐漸走向繁榮。在許多文明古國,為祈求死后永生而修造的陵墓,為祭祀祖先神靈而營建的廟宇,以及為頌揚帝王功業而樹立的紀念碑,無不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浮雕屬于雕刻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藝術家在一塊平板上將他要塑造的形象雕刻出來,使它徹底脫離原來材料的平面。浮雕的材料有一般分為石頭、木頭、象牙和金屬等,浮雕常見的三種形式,淺浮雕、高浮雕和凹雕。浮雕藝術在世界上隨處可見.高浮雕因為起位比較高、較厚,形體壓縮程度較小,高浮雕一般是利用三維形體的空間起伏或夸張處理.淺浮雕起位比較低,形體壓縮比較大,給人平面感比較強,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繪畫的形式、浮雕正在以各種形式來滲透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鴉片戰爭期間.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木雕不斷進入國內,從沿海通商口岸大城市開始逐步滲透,逐漸波及中小城市。西方列強輸人的家其中。文藝復興式浮雕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曲線和直線得到廣泛運用,強調起伏變化的層次感。櫥柜制作過程中,旋木半柱和帶有對稱曲線雕飾被大量應用浮雕鏤刻渦卷紋開始應用于床榻主體和屏座中.床柱開始使用平齒凹槽。拱圓線腳裝飾立面.螺紋、蛋形紋開始點綴臺面端部。河南洛陽金屬浮雕肖像鍛造大師王書品,耗時20天精心打造的商朝第一名相。
在西方列強的強烈沖擊下,中國的傳統浮雕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革,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演變。一開始,傳統浮雕仍然保持原有的形制,后來.逐漸在局部運用中西融合的雕飾手法,實現了中西方風格的融會。
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我國浮雕發展的近代部分。中國古代浮雕歷經千年的發展。至封建社會后期.形成自己一套獨特.成熟而完整的體系。但與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國家相比,中國浮雕無論在類型上。還是在技術發展上都相對滯后。近代浮雕處于承上啟下,中西融會貫通、新舊更替的過渡時期,是中國浮雕發展史上一個曲折而急劇變化的階段。
清朝晚期政治腐?。A級矛盾日趨尖銳,清政府采取閉關鍍國與故步自封的政策使國勢日衰。與此相反,西方列強進入資本主義發展所段,迅速強大。鴉片戰爭至甲午戰爭期間,西方雕刻大量傳人。列強在通商口岸的租界區內大批修建各種新型建筑。如洋行、住宅,飯店、廠房等。同時.洋松、麻粟.啞克,枷接,柏木等木材太量輸人。
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和民族資本家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口號,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進行改革。近代新型建筑和浮雕陸續出現.中國浮雕制造業開始打破原有的相對封閉的狀態,開始與國際接軌。隨著外來雕刻比重的逐步上升.歐洲古典式雕刻對中國浮雕的影響越來越大。
隨著西方設計思潮的興起,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匠師的作品帶有明顯的折中主義的傾向,他們將歐洲歷史上的經典形式認同為各具特點的藝術象征,根據不同業主的審美癖好和口味,創造出不同藝術格調的作品。
社會的劇變、思潮的激蕩使沿海各城市的浮雕形態各異,形成了“近代式”、“檐帽式”、?;旌鲜健?、“茄門式”、“復興式”及20世紀40年代的流線型等各式工藝品。異彩紛呈。
民國浮雕在設計中大量使用了西方的紋飾、風格。出現木材熱彎工藝.玻璃鏡子,工業化的金屬構件開始出現并流行。也有一部分國內匠師,在風起云涌的西方雕刻面前,并沒有盲目模仿,一味追隨,而是堅持“洋為中用”的原則.有選擇性地吸取西方雕刻中的先進的東西.順應機械化生產的模式.并恰當地融入傳統的風格和裝飾意趣.使這些近代浮雕能夠適應我國的國情和生活習俗。
從裝飾的題材來看,中國傳統的吉祥喜慶的紋樣成為浮雕屏風的重點,這是在充分考慮了使用者心理習慣和習俗基礎上作出的正確選擇。
從裝飾工藝藝來看,這些裝飾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如揚州、寧渡等地的鑲嵌工藝,適當運用西方現代技藝處理,使鑲嵌工藝更成熟,更合理.使浮雕的實用性和藝術性達到完美的統一。
上海、廣州,南京,武漢、天津等地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早.再加上傳統浮雕文化的影響也比較濃厚.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這里鍛煉出一大批既懂傳統浮雕技藝.又能制作西方雕刻的匠師,他們大都聰穎好學,精益求精。到了20世紀40年代.這支隊伍已經逐漸成熟.雖然人數并不多.但他們是中國近代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在浮雕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們突破了封建社會長期的家傳,口授等傳統的傳藝方式,擺脫了學徒工“學三年,幫三年”的緩慢而艱辛的學藝命運,改變了幾千年以來文人與匠師截然分離的狀態。
與此同時,中國漸漸擁有了具備近代科學知識、掌握浮雕設計技能的機構和團體,浮雕制作的實踐經驗和科學理論得到了初步的總結。
辛亥革命以后.社會各方面都在急于擺脫兩千年來的封建文化的禁錮.吸收和接納新思想。學習西方文化迅速發展成為潮流.民國浮雕正是在這種大環境產生的。所謂的“民國浮雕”就是以西方雕刻設計思想為原則.帶有殖民文化色彩。為城市中的官僚,政客和商人所接受并受到推崇的城市雕刻。
當時在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在一些沿海通商口岸.出現了一些由思想先進的賊工商業者開辦的工場。為了更于加工和管理,這些工場通常分為傳統和西方兩個體系,傳統和現代按照不同的經營方式發展?,F代采用比較簡化的榫卯結構,易于推廣.尤其是膠合板的問世.框式嵌板結構得到長足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眾多城鎮群眾樂于接受的工藝做法。但這種發展帶有較強的地域性.發展極為不平衡.深居內地的許多城鎮仍然保留了大量傳統浮雕的風格。
我們喜歡歷史,也喜歡歷史產物,許多人都愛收藏古董,他們認為這些古董能給我們帶來美麗的寓言故事。浮雕具有悠久的歷史,中國人喜歡懷舊,而浮雕作為中國銅雕藝術品的代表深受城市居民喜愛。一座發展中的城市,居民會用浮雕作品裝飾城市街道,這種工藝品既能體現中國歷史文化,還能提高城市風貌。
城市就像一塊蛋糕,高樓大廈就是這塊蛋糕中的底座,而城市浮雕作品就像各種點綴,把這塊蛋糕裝飾的更加美麗。浮雕作品已經是我們生活中必備的工藝品種類之一,在家庭裝飾中,我們會把浮雕擺放在走廊中,這樣既可以裝飾空蕩的走廊,又能體現家庭文化氣息。
現在許多城市居民都注重中國歷史工藝品發展,浮雕作為我國古老的銅雕藝術品,深受市民的喜愛。
咨詢電話:15978409299
微 信:15978409299
咨詢 QQ:2764182758
官方網站:
微信平臺:jinlancaobihua
博 客:
http://blog.sina.com.cn/jinlancao
公司地址:中國。鄭州東區
商都路與站南路交匯建正東方中
心A座2308室
工廠地址:鄭州市科學大道與淮陽路交匯北500米。